< 返回列表
2024年信息中心运行报告
2025-01-13
2024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,也是学校新校区一期建设的收官之年。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校党委的领导下,在党委网信委和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持续改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基础环境,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。
2024年,学校入选教育部信创实验室成员单位,成为市属高校中唯一入选的高校,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双非院校。2024年学校“智慧勤信”AI智慧助手平台入选北京市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名单,学校“智慧勤信数字人”在全国首届教育数字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。
1.网络安全
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。全年网络安全威胁告警次数1276万次(其中侦查1108万次,攻击利用126万次,恶意软件32万次,拒绝服务9万次);IDC边界防护WEB攻击约1040万次;EDR主机防护230台。

2.网络保障
持续改进优化网络质量。沙河校区电信出口由单链路2.6G升级为双链路20G,进一步扩展了出口带宽;图书馆楼、工学楼新建校园无线网络干路全部升级为40G,采用WIFI7技术标准,成为北京首个规模化应用第七代无线网络技术的高校。

新老校区网络出口互相负载且相对独立,小营校区出口年流量峰值4.3G,新校区出口年流量峰值10.2G。
3.系统运行
统筹协调全校信息化项目。新集群平台配备24台高性能服务器,CPU数量1728核,内存空间5.89T,可用存储 521T,新集群上线虚拟服务器95台。

数据中台发布数据接口量123个,接口支撑应用34个,数据调用量达63,786,899次,日均调用次数为38310次,较去年相比增加29.5%。

实现12个处级单位的20个业务系统数据治理,实现了线下数据线上化。截至2024年,共建立245张数据标准,确定2559个字段,覆盖14个业务部门。

4.网站群
基本完成网站群升级改造。完成学校主站、新闻网和二级网站的改版和迁移105个,年访问量292.6万次,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网络形象和品牌影响力。

5.邮件系统
学校邮箱系统注册用户17147人。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无限容量的电子邮箱和32G网盘容量。

6.“一网通办”平台
推进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建设。完成“一网通办”平台迁移或新建94个流程,共有25个部门入驻“一网通办”平台,平台浏览量100万余次,完成服务事项2.7万余件,累计服务人数1.1万余人。

7.软件正版化服务平台
高质量推进软件正版化,营造尊重版权氛围。完成2024年度软件正版化场地授权采购,修订6个相关规章制度,组织两次工作推进会及相关培训,顺利通过北京市软件正版化入校检查。

8.“智慧勤信”AI智慧助手平台
建立“智慧勤信”AI智慧助手平台,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。该平台将大模型与特定场景结合,提供了智能问答助手、代码效能助手、智能问数助手等组件,高度适配不同部门的个性化需求。
基于平台开展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AI智能体创新大赛”,推动校园智能化建设。结合大模型、工作流、智能体等技术,我们旨在促进校园智能化建设,推动“智慧勤信”平台的深度应用。

9.教育技术
提供教学设备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。完成各校区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、语音室课堂教学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;完成部分多媒体教室老旧设备的维修、维护工作;完成学校重要考试、重大活动的设备环境保障工作;完成教务处组织的教学大赛保障和视频制作工作;保障学校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督导、巡课及评价工作线上进行。

10.校园一卡通
持续提升校园一卡通服务能力。本年度实现“校园无卡化”模式:上线运行新版电子校园卡系统,本次升级不仅开通了电子校园卡,还实现了电子校友卡、北京市电子公交卡、手机NFC支付等多项功能的对接。

素材供稿:网络安全部、网络保障部、系统运行部、教育技术部、综合服务部
图文编辑:综合服务部
审核:王明涛、黄彦飞